2016年5月18日下午,南师大附小的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探究氛围,首届STEM科学探究活动课程《降落伞》在六年级拉开了帷幕。六年级1~4班187名学生,16位老师,在8个教室,同时开启了STEM第一期降落伞课程。连续一个下午学生经历了任务分析、方案设计、方案汇报、制作迭代、撰写报告、研究汇报一系列探究过程,并在继续挑战新任务中结束了第一次课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参与学习,老师只是学习环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不帮助解决问题,只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每一个环节都在紧张的时间内由团队成员合作完成,而每个小组的每个过程都会有现场的系统在线打分,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新尝试,过程性评价的新突破……
在制作降落伞的过程中第一小组已经连续工作十几分钟了,在一开始制作时第一小组的学生问我有没有一个大圆规,他们想画一个大圆,当时我正在给其他小组剪线,我给问我问题的学生做了一个动作:一只手按住线的一端,另一只手拉着线的另一端旋转。学生看完我的动作满意的回去了,后来我发现第一小组把一个小尺固定在大尺上,正在一个点一个点的画着,为了画一个精确的圆,学生尽量多的在画点,这时数学於小丽老师来到我们教室发现第一小组正在画圆,教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方法:把布进行多次对折,用加长版的尺子量一下斜的一剪刀,圆制作成功了。孩子们进入下一环节的制作,数学在生活的应用真的很精妙!
陈明老师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
今天上了第一次STEM的降落伞课,感想还是很多的。虽然时间紧迫,但是孩子们还是让我大为赞叹 。首先他们思维敏捷,有自己想法。在设计环节,每个小组都展示了自己的观点,其次他们敢于创造,动手能力强。无论是设计的报告还是汇报报告或者是他们在半个小时中制作出的降落伞,都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行动力。最后,让我感动的是,我看到了孩子们在两个多小时的课程中没有休息,一直那么努力,那么专注,相信对他们也是一个特别的体验和难忘的记忆。李博士的评价系统太赞了,特别感谢於小丽老师和诸蕾老师,特别的一节课,让我也学到很多!开始期待第二次课了……^_^
郭静老师感慨到:
今天的Stem课很有收获。一是学生的参与热情。我看到了他们用心在做一件事情的热情,无须旁白,无须叮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降落伞的设计、制作和研究中。一幅幅用心的绘图,一个个细致的注解,一句句理念的阐述,让我心生敬意。二是成果的斐然。今天的课我的语言并不多,而学生的表现却出乎我意料。他们设计的画面竟带有工业制图的范在里面,我为实有些震惊。在陈述环节,他们的精彩质疑能得到逻辑思维严谨的回答,让我都有些学习的心动。这才是我们南师大附小的学生。为学六年,自带有南师大附小研究、实验的因子在身上,我为他们而自豪。
孙权老师说:
作为本次STEM系列课程的第一课,我原有的预设是学生按照四年级学习降落伞的已有经验,用塑料袋、胶带、细线、长尾夹制作一个简易降落伞,并在试飞过程中,尝试修正倾斜、降速过快,降落伞打不开等问题。但实践中发现,六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加上四年级的经验和课前针对性的知识搜集。今天的学生选择了更多的材料,纸张、垃圾袋,都有学生选择,有些学生还模拟了现代降落伞的缓降装置,伞绳的连接学生们也有很多奇思妙想,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两个多小时感觉过得很快,如果时间更充裕的话,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让人吃惊的表现。从孩子的想法出发,自由建构,学生的思维能呈现出更高的水平,并得到有效的锤炼,相信这也是STEM课程的意义所在。
刘飞老师写到:
1.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说起降落伞,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圆形的。但在孩子们的设计图中,看到了双层降落伞,方形降落伞,圆形降落伞等各种形状。2.会提问也是一种能力。在汇报设计方案时,有一个环节是在小组汇报结束后,其他同学可以对此提一个问题。发现在班级中有两个同学很会提问,他们的问题或专业或犀利,有的针对结构,有的针对设计,还有的直接指出这样的设计没有创新性。可见孩子们在进行设计时精益求精,既考虑目标,又考虑新颖性。3.有时设计和成品是两码事。有句话说的好“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孩子们体验到了工程制作中的困难。“老师,伞面上的孔怎么打?”,“老师,我们还需要**CM的绳子”,“老师,是这种绳子好还是那种绳子好?”,“老师,没有大的圆规怎么才能剪出20cm的圆形伞面”……孩子们发现在制作中每一步都很关键,每一步都考验着大家的动手和动脑能力。由于时间关系,想要做双层降落伞的小组没有做好,只做了一个简单的成品。
刘佳老师更多关注了学生的表现,她写到:
“给孩子一片天空,孩子会给你绘制出美丽的彩虹。”在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周二下午学生已经拿到了降落伞的任务单,并准备了制作降落伞的一些材料。1.带着任务来,却发现天壤之别。在学生来教室之前,很多学生都以为只是做降落伞,研究降落伞,应该和平时科学课差不多。当我告知他们,所有事情都由小组团队自己想办法解决,三节课中间不统一下课休息,所有过程都必须做出记录评价,每个环节时间都很紧张到点就结束,小组成员以完成任务为第一位时……学生意识到这次不是仅仅做降落伞,他们需要设计、汇报、制作、测试、报告、再汇报,还得计算怎么样可以得更高的分……2.投入研究,才感觉时间紧张。还有十分钟,还有五分钟,还有两分钟……从设计方案开始,学生就在紧张的时间中进行:老师这样的材料清单可以吧、老师我们已经完成设计图、老师等一下马上就好、老师快给我们测试、快快赶快修改……3.充分放手,才获得连连惊喜。“先测试它从3米高度下来需要多少时间?”“可行”第10小组在没做之前,测试了一张桌布自由下来的时间,根据测试结果他们认为直接用整张桌布作为伞面是可行的。“做成双层的,外面大的,把小的放在里面”第7小组小的降落伞下降情况不理想,提出了新方案。“再加几根绳子,这样可以撑得更开”……4.真正参与,才体会来之不易。“线又掉了,赶紧连上去。”,“怎么打不开呀?”,“不对吧,我们应该把几个点放在相同的位置上吧?”,“胶带黏住了,小心。”,“太棒了,终于成功了。”5.现场评价,才体现及时反馈。老师我们多少分?我们班其他小组呢?整个课程还有一个超级棒的打分系统,现场就可以出成绩。
姜玲老师说:
在上课之前,我们和学生再三地强调团队的力量,团队之间的几条守则:1.团队的目标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不能将个人的表现欲望超越团队的目标,也不能让自己的无所为影响团队的目标。2.团队成员之间要团结,相互鼓励,共同努力。3.团队成员之间不得相互指责,相互争吵,不说泄气或负面的语言。4.遇到意见不一致,可以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5.遇到有成员犯错,不可以指责与挖苦,而应当就事论事,所有成员共同来弥补损失,并总结经验。南师附小第一次STEM普惠课程开启,面向所有学生,六年级同学的参与度是空前的,在两个半小时的活动中,从设计报告,到制作,到总结报告,并有两次Presentation,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所有的成员全部调动起来,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简简单单的几条守则,无论是孩子的团队,还是我们教师的团队,都表现的优异,出色!
李骏扬老师强调了团队的力量:
在1点30到3点45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旅程中,六年级同学经历了方案设计,亮点汇报,质疑答辩,动手制作,结题汇报,团队展示的全过程。不断地创新和构建,充分的材料供应,激烈的思维碰撞,完美的改进迭代,严谨的设计构图,无不体现了STEM课程的核心理念。南师大附小作为江苏省首批STEM实验校,我们有着一支强大的团队,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我们有着不懈努力的精神,我们将以此为起点,让所有的附小孩子,在STEM中得到充分地发展!
高琦老师写到:
尾语:放眼看去,我们的课程团队,短短几周的准备时间,16位老师,面向将近200位同学,40个小组同时开课,从课题确定、课程框架、场地调配,全年级课程调整,各个细节的落实,这不仅仅是这十多位老师的工作,也不仅仅是2个半小时的课堂活动,而是整个学校的动员与各部门的配合。附小的领导有高度,附小的团队有爱心,附小的孩子超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