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裕:他是杨振宁的老师,回国后“只做了一件事”

“全国科学大会号召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这样的大好形势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愿再一次申请加入党组织,希望能更好地把余生献给党,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听从党的调配而竭尽全力。”

——摘自张文裕1978年5月《入党志愿书》

张文裕入党志愿书手填页

 

1984年10月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奠基典礼上

邓小平为基石培上第一锹土

典礼现场

一位科学家激动地对他说

“我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这个人叫张文裕

1984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开工典礼上,邓小平同志与张文裕亲切交谈。

 

从寒门学子到剑桥大学博士

他始终成绩优异

在西南联大教书期间

他培养出杨振宁、唐敖庆、虞福春、梅镇岳等卓越人才

1935年,张文裕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核反应研究,导师是该实验室主任、诺贝尔奖获得者卢瑟福教授(前排左六),第三排左四为张文裕。

 

1943年

他受邀赴美从事核物理研究和教学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

他迫切想投入祖国的科学发展事业中

有人劝他加入美国国籍

他断然拒绝

1956年10月

张文裕一家克服艰难险阻

终于踏上了新中国的土地

1973年,高能物理代表团访美,图中右二为张文裕。

 

在放射性同位素

宇宙线大气簇射和奇异原子研究方面

他因作出开创性的贡献享誉国际

他发明的多丝火花计数器

成为当代高能物理实验

最常用计数器的鼻祖

他领导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云室组

培养了一代宇宙线研究者

他把当时已知的重子共振态归纳成核子和超子的激发态

提出了一个重子能级跃迁图

并在Λ°超子和核子散射研究领域做到了世界前沿

1979年邓小平接见参加中美高能物理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一排右三为张文裕。

 

1972年

以他为首的18位科学家写信给周恩来总理

建议建造高能加速器并获得批准

他为此贡献了晚年的全部精力

生病期间还坐着轮椅到工地了解进展

张文裕坐着轮椅到储存环隧道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1988年10月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并投入运行

他兴奋地说

自己后半辈子回到中国只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建造中国自己的加速器

建立中国自己的粒子物理实验基地

他一直认为

生活清苦没什么

重要的是有所追求

他说

“为了科学

我经历了人间的种种苦楚

但也正是科学

使我尝到了无穷的乐趣”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文裕

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题词

继续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