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17日,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主办的“科学与艺术融合”专题培训班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的146名科技辅导员、科技教师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旨在帮助科技辅导员提升用艺术的方式创新科学传播的方式,围绕科学表演的选题、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进行培训,邀请到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北京中关村中学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特级教师进行授课。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院魏锐老师作讲座——科普活动中的实验设计与科学思维
卞教授从化学之美到化学之用、什么是化学、从炼金术到现代科学以及化学对美的认识四个部分进行了讲座,他带领学员们回顾了人类对化学这一变化的科学的认知历史,并剖析了化学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他还用很多鲜活的事例带领大家从艺术和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化学,给人启迪和美的感受。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院魏锐老师作讲座——科普活动中的实验设计与科学思维
魏锐老师从分享国外科技馆开展的科学表演案例入手,展示了许多特色的科普活动设计,但是他又不仅仅停留在科学表演的表象,向大家进一步提出:一个好的科普活动仅仅停留在有趣、好玩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而建立起科学探究的态度和方法。魏锐老师从一个观察蜡烛燃烧的案例入手,循序渐进的揭示了建立科学思维的过程。他风趣的演讲和鲜活的案例给全体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金淼老师,结合环境自然日项目,做了题为中小学校园科学+艺术实践活动的讲座。环球自然日项目是起源于美国的一个青少年科普活动,由故事播讲、科普绘画、展览和表演四部分组成,金淼老师详细介绍了项目的组织方式,并结合其中的一些表演案例,分享孩子们通过参与这个项目获得的成长。这个项目也是北京自然博物馆馆校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金老师的讲座对科技馆探索馆校合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吕品老师是上海戏剧学院的专家,也是教育戏剧方面的实践者。本次培训班,吕品老师做了教育戏剧让课堂活起来的互动讲座,她提出了什么是创新的观点,她说创新就是打破人的头脑中原有的思维边框,将知识进行整合和重塑,而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就是突破科学原有边框,用艺术的手段进行重塑。在讲座中,她通过和学员们进行小品分析、剧本写作、创意剧情等过程,让学员们进一步体会这种创新。
这次培训特别邀请到北京市中关村中学特级教师徐军老师,为我们讲授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策略和方法。徐军老师讲到科技辅导员的定位问题,她强调,虽然科技辅导员的工作是从某一个课外活动入手的,但是一定不要仅仅停留在课外活动,应该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重新定位科技教育工作,综合实践活动已纳入国家课程,实现从小学到高中的全覆盖,其活动形式包括科学探究、社会服务、动手制作和职业体验等四种,科技辅导员要从这四方面进行科技活动的设计,这样才能使活动上升新的高度。徐军老师还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为科学表演项目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改进建议。
培训的最后一天进行的是戏剧工作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应用戏剧与表演艺术研究中心的李默老师带领学员们进行了科普剧的创作实践,从组建团队、选取科学知识点,到剧本扩充、定格画面、丰满故事直到最终表演。学员们在短短的2个小时内,脑洞大开,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短剧。
在培训的最后一天,学员们集体参观了天津自然博物馆。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两个维度,这两个广泛又足够深邃的维度交融在一起,必将爆发出更加迷人、更具感染力的影响。我们深切的希望,本次培训能够给大家的工作带来新的启发以及拓展,希望科学表演能够在科学传播和科普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深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