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关于公布2017年江苏省STEM教育项目学校的通知

关于公布2017年江苏省STEM教育项目学校的通知

苏科协发〔2017〕161号
 
各设区市科协、教育局、教科院,各有关单位:

201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STEM教育试点项目。首批26所试点学校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了教学实践,探索建立本校STEM教育课程体系,锻造综合素质强的师资团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学成果初步显现。2016年组织了对首批STEM教育项目试点学校的评估,并将合格学校正式命名为“江苏省STEM教育项目学校”。

2017年,省科协、省教育厅将进一步扩大STEM教育项目试点工作。为集聚科教资源,更好地推动我省STEM教育实践和研究,确定由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与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共同组织、指导、推进试点工作,开展全省STEM教育项目单位的遴选建设、教师培训、研讨交流、优秀案例评选等工作。

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与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评审专家组根据学校软硬件基础、师资力量、发展规划、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标准,从各地推荐的学校中遴选了STEM教育项目试点学校243所(其中幼儿园32所、小学122所、初中47所、高中42所),现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为做好STEM教育项目学校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江苏省STEM教育项目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并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学校认真执行贯彻。

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和省中小学教研室联合成立STEM项目管理办公室,联系方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李莹,025-68155813,省中小学教研室,万伟,025-83758238。

项目管理网站: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服务平台、江苏省STEM教育云平台:www.jsstem.org,请各试点学校在此网站进行注册,填报相关信息和材料。

附件:2017年STEM教育项目试点学校名单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江苏省教育厅
2017年9月1日



江苏省STEM教育项目学校建设指导意见
(试行)

一、目的与意义

1.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英文的简称。STEM教育是指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教和学,其教育过程不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叠加,而是强调将原本分散的四门学科内容融合形成整体,把学生学习的零碎知识变成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2.STEM是科技教育和课程设计模式的革命,强调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转化能力、基于真实世界问题的解决能力、融入情境的科技探究与创新能力、深度实践能力 。

3. STEM作为一项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学、做、研、悟、用一体,知行合一;能够完善公民素养结构 ,提升普通民众的科学文化与技术水平;促进教育文化革新 ,超越学科的鸿沟,以真实问题解决为对象,强调合作、探究、创新;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构建多样化的教育课程体系,引发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二、目标与任务

1.积极参与实践探索。项目学校要结合科学、信息技术、劳动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利用和统筹学校的创客教育、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等工作,积极开展SETM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尝试学科融合,在STEM基础上增加人文、艺术等内容,形成有效合力,共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2.创新课程内容。开发和实施具有学校、区域特色的STEM课程内容,体现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与科学素养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有意识地将艺术人文、社会历史等知识融入其中,努力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为不同潜质、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

3.引领教和学方式变革。通过STEM项目的研究和实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引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STEM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形式,学习活动强调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各学校在教学中可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引领学生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

4.探索多样化评价机制。STEM教育以项目学习为主,STEM的学习结果往往是一项作品,或者是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方案,评价方式不能简单运用纸笔测验,需要综合考量。各项目学校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课程评价机制和评价技术策略,从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展开多元评价,尝试建立体现各学段不同水平和要求的STEM评价体系。

5.打造STEM学习空间。STEM教育倡导构建灵活且包容的学习空间,学校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在原有传统教室、学科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建设STEM创新实验室,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资源丰富、硬件和软件相配套的丰富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创造力,增强学习者的STEM学习体验。

6.探索STEM教育师资的培养机制。引导教师围绕 “STEM教育教学策略、教学案例研发、评测体系研制”等专题开展研究和学习,通过培训、公开课、研讨课、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STEM项目的交流与研讨,在实践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尝试建立STEM教育师资的培养机制。

7.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通过STEM课程的实施,以探究式和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结合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等活动,选拔和培养具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进入更高层级的培养渠道。

8.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各学校应积极探索校内外合作育人模式,充分利用科技馆、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活动场等校外机构的科学教育资源,面向学生开展科普报告、科学体验、科学探究、技术工程设计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前沿新知,启迪创新思维。

9. 形成经验,辐射推广。STEM项目学校要认真学习、研究和关注国内外STEM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最新进展,结合学校的自身特色,大胆尝试进行STEM项目的实践与创新;探索建立以试点单位为核心的联盟体,定期开展STEM教育研讨、交流活动,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STEM教育实践经验和技术策略,在全省推广。

三、组织管理

1.加强培训。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和省中小学教研室将定期组织STEM项目学校的培训,通过经验交流、专家讲座、专题研讨、深度参与体验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升项目学校的总体水平。STEM项目学校也要积极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分步推进。项目学校要制定STEM项目推进的总体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责任到人。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具体情况,将研究与工作推进相结合,每年围绕相关重点建设内容,创新性地实施STEM教育项目。

3.项目评估。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和省中小学教研室对项目学校建设情况开展检查视导,通过网上资料提交、问卷调查、实地考察、集中展示交流等方式,了解、指导、促进项目学校的实践和研究,加强项目学校的过程性管理,引导项目学校总结积累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示范。

四、保障措施

1.保障激励。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STEM教育的重要意义,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改革创新。各市也可参照省做法,建设一批市、县级项目学校。

2.项目学校建设的责任在市、县和学校。各地要切实保障学校建设所需经费,切实发挥地方财政对项目学校建设投入的主体作用。学校要认真落实STEM教育的工作经费和师资保障,保证投入资金建设STEM创新实验室及教学器材、耗材等,注重培养和支持教师团队参加学习、培训,并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实践,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教师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

五、职责分工

1.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与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共同组织、指导、推进试点工作。前者重点做好项目管理、科技专家与科技场馆的资源对接、青少年科技竞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后者重点做好课程标准或大纲的研制、课程开发和组织实施、相关主题教研活动组织、课题研究、教师发展等工作,共同负责项目评估等工作。

2.市科协、市教育局、市教科院(教研室)负责本地区的STEM教育项目管理、组织相关教育教学研究及推广工作。市科协做好本地区科学教育校外资源的整合与支撑,组织好科技活动,教师交流等工作;市教育局、市教科院(教研室)指导学校做好STEM教育教学实践管理工作,做好教师培训、课程落实,教育教学评价等工作,为本地区学校和教师开展STEM教育提供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

主题词

继续阅读

评论